close
※ 照片來源:國立金門大學建築系曾逸仁老師提供※
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內有七個保存較完整的傳統聚落,聚落內除了有豐富的閩南建築、洋樓、古蹟外,這裡的居民還保留了傳統的空間配置、宗族制度、民俗慶典與風水信仰等豐富的常民文化。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金門,許多的老房子因為居住需求而被拆除重建或因產權複雜而任其傾頹,傳統聚落的風貌隨著時間而逐漸流逝。為使這些珍貴傳統建築風貌與人文風采能永續保存,且讓世代子孫共享祖先的智慧,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推動古厝修復及活化再利用工作。
金門國家公園也補助經費鼓勵居民自行修復古厝,此外,積極協商聚落內無人使用之古厝所有權人,將已毀損之古厝及其基地設定地上權,由國園負責修復並管理30年,至今(102年)已完成設定傳統建築79棟,且逐年編列經費辦理修復。並推動傳統建築活化再利用,除作為展示館外,餘均委託民間經營茶藝館、特色賣店、民宿等。
文字來源:金門國家公園http://guesthouse.kmnp.gov.tw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view=article&id=1&Itemid=124
全站熱搜